跳转至

🏫 学校概况

概述

北京理工大学(简称"北理工"或者"北理")创立于 1940 年,前身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自然科学院,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,肩负着"培养革命急需的科技人才"的使命。

🔴 红色基因:延安精神与军工报国的血脉传承

延安根,军工魂

诞生于抗战烽火,徐特立为第二任院长(第一任院长为李富春,但建立自然科学院主要是由于徐老的呼吁)。从为边区制造急需的炸药、火柴、纸张,到为新中国研制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,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已融入北理工的 DNA。

为国铸剑

长期隶属于国防科技工业部门("兵工七子"之首),在兵器科学与技术、装甲车辆工程、弹药工程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,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和尖端武器系统(如坦克、导弹)研发作出了历史性贡献。

"红色工程师摇篮"

培养了大批以"献身国防"为荣的杰出人才,如"中国预警机之父"王小谟院士、"中国核潜艇之父"彭士禄院士等,将"国家利益至上"的信念代代相传。

🏆 顶尖实力:学科高峰与科研创新的硬核支撑

学科高原与高峰

学科优势

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,兵器科学与技术持续稳居全国第一(A+)。拥有 10 个学科进入 A 类(含 A+、A、A-),包括机械工程、控制科学与工程、光学工程、信息与通信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。

12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百分之一,其中工程学、材料科学、化学、计算机科学进入全球前千分之一,工程学为万分之一。

科研重器与创新策源

拥有 1 个国家实验室(筹)、4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、7 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等顶级平台。在以下领域引领前沿:

  • 🛡️ 国防科技

    • 新一代坦克装甲车辆
    • 智能弹药
    • 制导技术
    • 复杂战场环境感知
  • 🚀 空天科技

    • 深空探测(参与"天问一号"火星探测等)
    • 先进飞行器设计
    • 空间机器人
  • 💻 信息电子

    • 大规模集成电路
    • 新一代通信(5G/6G)
    • 人工智能
    • 网络安全
  • 🔋 新材料与新能源

    • 含能材料
    • 特种功能材料
    • 高效电池技术
  • ⚕️ 医工融合

    • 高端医疗装备
    • 生物医学工程

重大成果

科研成就

"十三五"期间牵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21 项,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 项,彰显解决"卡脖子"难题和原始创新的实力。国防专利授权量长期位居全国高校前列。

👨‍🎓 育人为本:培养"胸怀壮志、明德精工"的领军人才

人才培养理念

秉承徐特立老院长"实事求是,不自以为是"的教诲,以培养"胸怀壮志、明德精工、创新包容、时代担当"的领军领导人才为目标。

拔尖计划与特色学院

拔尖计划与特色学院

  • 🎓 徐特立学院

    实施本硕博贯通培养,打造理工融合的精英教育特区。

  • 🔧 未来精工技术学院

    聚焦国家战略急需领域,探索颠覆性技术人才培养新模式。

  • 💎 强基计划

    在数学、物理、化学等基础学科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顶尖学生。

  • 🏛️ "书院制"育人

    在良乡校区推行书院制,提供通识教育、导师制、社区文化浸润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
实践创新平台

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、高水平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。学生团队在"挑战杯"、"互联网+"等国内外顶级竞赛中屡创佳绩。

国际视野

与全球 150 多所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,开展联合培养、交换生、国际暑期学校等项目。

🏛️ 校园风貌: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交融

双核校区

  • 🏛️ 中关村校区(北京海淀)

    • 地处核心科教区,毗邻国家图书馆、人大、北大清华等
    • 学术氛围浓厚
    • 保留部分苏式历史建筑,见证发展历程
    • 交通、生活极其便利
  • 🌿 良乡校区(北京房山)

    • 现代化、生态化新主校区
    • 校园开阔,绿化覆盖率高
    • 拥有获园林金奖的北湖水系景观
    • 教学楼、图书馆(徐特立图书馆)、体育中心(奥运级场馆)等设施先进齐全

完善设施

  • 图书馆藏资源丰富(实体+电子)
  • 奥运级别体育场馆(曾承办奥运赛事)
  • 舒适的学生宿舍(空调、暖气、智能门禁)
  • 风味多样的多个食堂

多彩文化

  • "深秋歌会"、"纪念一二·九运动歌咏比赛"等品牌活动影响深远
  • 数百个学生社团涵盖学术、科技、文艺、体育、公益等各领域,活力四射

🚀 时代使命: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

服务国家战略

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。持续强化在国防现代化、网络强国、航天强国、制造强国、健康中国等领域的支撑作用。

"双一流"建设

聚焦"顶尖工科、优质理科、精品文科、新兴医工",打造兵器科学与技术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控制科学与工程、机械工程等世界一流学科(群)。

新领域拓展

大力发展人工智能、集成电路、碳中和、生物医药、量子信息等前沿交叉领域,培育未来增长点。

全球合作

积极构建全球创新网络,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与话语权。


总结

北京理工大学,这所从延安窑洞中走出的红色学府,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。它以强大的国防军工特色和顶尖的工程技术实力立校,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使命,以培养红色工程师和领军人才为根本。

在"德以明理,学以精工"的校训指引下,北理工正朝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行。它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,更是科技强国征程中不可或缺的战略力量,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持续贡献着卓越的"北理工智慧"和"北理工力量"。

**选择北理工,意味着选择与国之重器同行,与创新前沿共舞,在科技报国的壮阔舞台上书写无悔青春。**